“有毛孩子的地方,就是前進的方向” -新瑞鵬百人百佳邱恩宜

2022-06-22 37

“所以我們會在照顧完住院病患之后,和伙伴們進行深夜對話,一起遇到停水,一起包餃子,一起上課,一起用開塞露擦臉,偶爾和伙伴們小酌一杯。在疫情困難卻良好的組織氛圍下增加團隊凝聚力,調整好伙伴們的狀態就等同為毛孩子謀福利。”——新瑞鵬集團華東區上海汪汪小公館寵物醫院技術院長&眼科專科醫師邱恩宜

 

1、“把成為獸醫師當作一種信仰”

我叫邱恩宜,出生于中國臺灣,天蝎座B型。宜室宜家,個性遇強則弱,遇弱則強。年輕的時候興趣很廣,除了自身所學的獸醫專業之外,還擔任過教師、舞者、模特等,平時喜歡健身、烹飪和研讀專業資料。

 

小學時候遇到嚴師,背課文要計時,其他同學可以犯錯,班長不可以犯錯,表現不好就換人當,我當了6年班長。后來老師叫我們考民辦美術班,學費是普通中學的78倍。當時家里不算富裕,白手起家的父親要養育四個小孩,因此沒有放在心上,平時極為嚴厲的老師親自到家里,說服父母親讓我試試看。之后每年回老家都會去看看老師,后來老師過世了,他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算是我這輩子非常大的恩人,我也秉持著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專業,同時不斷挖掘新人,給他們機會發光。

 

中學時期校園文化活潑,校長作風開明樂于分享,每學期都有獎助學金支持學生多元化展現創意,耳濡目染的我從高一就申請到美國游學,高二參加臺灣大學獸醫夏令營(也更加堅定我想當獸醫的心愿)。課余時間給鄰居小朋友復習功課,寒假暑假聯系外教老師自己招生舉辦校內英語增廣班(得到校長特批),當時的同學們現在也都成為社會菁英,至今我們仍時常聯系互相交流。

 

后來報了臺大的獸醫學系,家里人特別反對,他們認為念獸醫等于以后從事的是豬配種工作,女孩子應該從事老師或護士。苦讀爭取擠進臺灣大學窄門,同學都是北部精英。每天夜讀至凌晨,忍不住抱怨,父親說又沒有人要你這么辛苦,念累了就去睡覺。才想起這時候父親正要出門工作,他從沒喊過累,路是自己選的,就要咬著牙走下去。之后就一直保持這樣的心態,把成為獸醫師當作一種信仰,至今從業20年沒有脫離過臨床。

 

當時為了進入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獸醫系,每天念書到半夜,輾轉曲折進入獸醫系后,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忙碌的兼職倍感充實,因為離夢想近在咫尺。畢業后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同校系研究生,并有很多導師向我伸來了橄欖枝。當時眼科系的導師林中天老師剛從英國拿到博士歸來,他是當時臺灣第一位從英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眼科教師,我正好是他接任導生班的學生。通過他我看到了未來眼科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此我跨入了眼科大門,成為一名致力于讓動物重見光明的專科醫師。

平常基本上每天晚上包括周末回家都看到老師辦公室的燈是開著的,敲門進去真的有人,后來我的老師他成為亞洲眼科醫學會主席,同時發表多篇期刊,從此我知道成功絕非偶然。最終確定了自己的專科發展方向,也是受到我的博士班導師林中天教授所啟發:每次導生聚會林老師總樂于分享海外生活的經驗,耳濡目染之下我們也對精致化的專科醫療有著無限憧憬,加上眼睛是靈魂之窗,如果有能力讓動物重見光明,那么我覺得選擇眼科作為奮斗的方向是非常有意義。

 

2、“跟隨毛孩子一路向北”

2002年畢業后繼續留在在臺北工作與生活,當時在眼科轉診醫院上班節奏非常規范,所有門診手術都是預約制,每一位毛孩從接診、檢查、治療到配藥,全程都有醫護人員陪同(有點像這邊的私家醫院)。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與對專業的追求,在大陸開業的師兄意識到未來大陸也必定朝精致醫療方向發展,加上我非常開心自己的經歷與所學能讓更多的毛孩子受惠,于是跟隨毛孩子一路向北。

 

時間過得好快,來上海已經10年。工作上我是一名全科動物醫師,具備眼科專長,目前在上海汪汪小公館寵物醫院擔任技術院長。回想起2012年時,機緣巧合下離開臺灣來到上海生活工作,這幾年看著大陸獸醫行業在技術上日趨專業精湛,而寵物醫院的服務也是愈發溫馨人性化,對于一個從小熱愛小動物且8歲就立志當獸醫的我來說,這些變化時常讓人感慨萬千,因為讓更多的小動物們幸福生活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過去的職業生涯讓我感受到,動物醫學這份工作,不單單只是救治前來看診的病患,也需要我們透過溝通關懷、耐心的解答和親切的安撫,讓動物得到專業的治療與照顧,來緩和家長們擔心的情緒,我一直秉持這樣的理念堅守已經實現的夢想。但夢想時常會與現實撞擊,不斷的碰撞也一次次觸動自己內心的“理想”——因為哪怕醫術再精湛,僅憑一雙手,也只能救治有限的動物,因此偶爾感到孤單,也時有疑惑。

 

怎么辦呢?恰好在2020年的時候,我去了以色列和希伯來大學獸醫眼科研究室跟學習研究。在此期間,作為眼科方向的獸醫師,我們還去了盲人體驗營,體會失去光明的感受,從那時候起,更加深讓動物重見光明的志向。和猶太人共事非常的硬啊,他們不會浪費每一分每一秒,上午5點回郵件,研究做到一半開party喝一杯,然后再回來繼續做研究。研究結束后在前往機場的路上,我隨口說了句:今天的天氣真好!沒想到負責開車的實驗室伙伴立馬將車子開下高速,直奔海邊,短暫欣賞15分鐘美景之后再重新上路,真的好佩服他們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

 

學習期間,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條感悟: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人才,超賣你的時間。比如明天能做3件事,那么試著安排5件事情,因為前面的事情有可能提早做完,或者被取消,遇到這個時候馬上有候補,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等待”與“殺時間”,隨身帶本書,利用碎片化時間補充精神糧食。

 

猶太人的成就不在于聰明,在于時刻保持戰斗力。以色列的女生也要當兵,從不以弱者自居。他們珍惜生命把握每分每秒,因此走在路上很少看見有人在發呆或滑手機(觀光客除外),一天可抵兩天用。這是我2020年在希伯來大學參與眼科研究期間最大的收獲。

 

前后也去了新西蘭奧克蘭動物醫院見習交流學習,去了法國圖盧茲歐洲獸醫眼科協會學術研討會。在和不同國家的醫師專家進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樂于分享經驗和知識的精神讓我受到啟發,如果在國內我也能做一個知識輸出者的角色,那將會有更多的動物受到更專業的治療。2017年我參加了全國獸醫臨床青年教師教學比賽并獲得了特等獎,這份認可給了我鼓勵,讓我萌生了在做臨床的同時,繼續鉆研基礎理論,并把實踐累積的經驗通過教學分享給他人。

專業技術管理的概念在動醫界仍未普及,甚至是資源貧乏,所以我希望通過學習系統性的知識與技能,把這份熱情和專業傳遞給更多與我懷揣共同夢想的人。同時把國際化專業的寵物知識帶給更多毛孩子的主人們,讓我們共同為動物醫學賦予一層社會責任,讓更多的雙手為更多的毛孩們帶來幸福與溫暖的愛。

 

3、“肩負的使命,激起我們前進的動力”

關于動物主人,最特別的應該是寵物拯救主人的故事。咦,你沒聽錯,那是一只可愛的布偶貓,有皰疹病毒感染和過敏性皮炎病史,這兩種問題都無法根治,所以主人經常帶它來復查眼睛跟皮膚。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如果是男女主人一起帶貓看診,貓咪的狀況通常比較穩定;那如果只有男主人帶貓看診,貓咪不但眼睛和皮膚都需要用藥,情緒反應也比較大。我們都知道貓咪對應激特別敏感,于是我多嘴問了男主人,女主人這次怎么沒來,原來是吵架了,后來我請男主人打語音給女主人,跟她說醫生要解釋貓咪的病情,在貓咪、男主和我三方的臨場發揮之下,果然小情侶一下子就和好了。更妙的是,某一次回診的時候,男女主人說他們結婚了,我聽了特別開心,跟女主人說是喵星人拯救了單身狗,你說,小貓咪是不是很懂事呢?

 

動物和小朋友一樣,它們同樣不會講話,也有病痛,而且非常的敏感與纖細。所以在醫院我會要求工作人員從掛號開始的整個就診流程到住院治療甚至手術都要讓動物有安全感,感到是被照顧的,環境對它來講是很友善的。特別要求前臺對主人的應對是要很溫和的,因為動物生病主人大多都比較著急,很可能講話就會比較重一點,同時很多主人的情緒也常常會帶給動物,所以更要要求工作人員能夠先安撫主人的情緒。當動物初次到院,尤其是小狗、小貓,它們第一次來醫院通常會非常緊張,這時候可以給它們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它們跟主人先適應一下環境,甚至給它一些柔軟的毯子或者是小盒子讓它先在里面躲一下。創造這樣的環境跟氛圍,讓動物先感覺到安全并放松之后再進行醫療。

 

2022年初,上海疫情驟然降臨。封控期間我們第一時間想到住院病患的需求,安排多名醫護人員留守。隨著疫情反復導致遲遲無法復工,醫院開始陸續接獲毛孩家長們的求助訊息,電話和微信都被打爆之外,留守人員更是身心俱疲,同時還有一位角膜穿孔的狗狗需要緊急手術。身為院長當仁不讓需要到現場幫助毛孩以及提振士氣,于是立馬聯系居委辦理通行證、找團長幫忙準備物資,并且和家人做好充分溝通之后,沖破層層關卡帶著滿滿一車的物資和簡單的隨身行李,即刻前往醫院支持。

 

期間發生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小插曲。當我在路口被警察攔下來詢問外出理由的時候,他看到出示的獸醫師執照,再看看我胸前的識別證,說了一句:醫生辛苦了,你走吧。當時我是特別感動的,意識到寵物醫生在大陸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是受到肯定的,越是背負這樣的使命,越是激起我們前進的動力。

 

伙伴們在醫院留守期間,晚上都是隨地打地鋪,或是睡在診間的椅子上,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還要維持高強度的戰斗力,其實非常考驗大家的心理素質。所以我們會在照顧完住院病患之后,和伙伴們進行深夜對話,一起遇到停水,一起包餃子,一起上課,一起用開塞露擦臉,偶爾和伙伴們小酌一杯。在疫情困難卻良好的組織氛圍下增加團隊凝聚力,調整好伙伴們的狀態就等同為毛孩子謀福利。

 

因此照顧好毛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也是我對于自己院長這個職位的期許。

邱恩宜

眼科專科醫師

集團上海區專業技術副總經理

 

畢業于臺灣大學獸醫學系,臺灣大學獸醫專業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師承臺灣大學林中天教授(亞洲獸醫眼科專科會前主席/現任國際獸醫眼科專科會主席)。亞洲獸醫眼科專科協會特聘講師,NE Chiu獎助學金創辦人,曾赴德國、法國、新西蘭、以色列等多國家參加培訓及研究。2020年發表研究論文于國際獸醫眼科期刊(Veterinary Ophthalmology),同年獲評中國獸醫協會【了不起的寵物醫生】最受寵主喜愛獎。臺灣獸醫眼科學會創始會員 (TSVO);歐洲獸醫眼科學會會員 (ESVO);國際獸醫眼科學會會員 (ISVO);國際馬眼科科學會會員(IEOC);上海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講師;臺灣大學動物教學醫院特聘講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認證教師;亞洲獸醫眼科學會會員暨講師 (AiSVO);擅長方向:眼科/貓科/整型外科/犬貓行為學/動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