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耕小動物骨科,用精準的手術刀表達愛”| 新瑞鵬百人百佳龍倫瞻

2022-07-08 233

“關鍵在于,寵物跛行,寵主沒法遛它了,沒法帶它出去開開心心,寵主甚至整個家庭都會蔓延一種殘缺或者壓抑的氛圍。骨科其實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通過醫生精準的手術刀,把幸福和快樂帶給廣大養寵家庭。”

——新瑞鵬華南廣佛片區區域技術經理&骨外科專科醫生龍倫瞻

 

大家好,我是龍倫瞻,很高興能夠分享自己的一點成長經歷。

 

2008年,我從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畢業。和很多那時候進入這個行業的同事經歷相似:早期的大學本科階段,一個“機緣巧合”之下我被調劑到了動物醫學專業;因為那個階段大動物行業發展快,從業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畜牧獸醫行業;中間從業過程受挫,選擇從事證券投資工作;而后出于對小動物的熱愛,選擇了寵物醫療臨床工作;2011年,我加入瑞鵬寵物醫院,一直堅守到現在。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有滋養的環境和土壤,在一輛大家共同前往飛跑的列車上,有非常多的前輩老師在提供他們的視角,給身邊伙伴不斷滋養和補充。我從剛進入這個行業,最開始,這個行業發展得也不好,一切從無到有,創業維艱,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其實挺艱難的。在這種前提下,行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氣候,如春風,如春雨,潤物無聲。感謝很多前輩老師,他們默默扎根在這片土地上,開拓求新,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不斷帶教,奮斗耕耘,做好榜樣,持續指引著我們學習進步。

 

1、汲取榜樣的力量

現在想起來,2011年來瑞鵬工作也是挺幸運的。記得當天晚上投了簡歷,第二天,人資的任玉群就給我打電話,讓我過去面試。因為那時候公司的人資是王烈勝總負責,帶著任玉群三四個人。面試完王總還和我做了一個簡單的交流,然后我就被安排到上步分院工作。

 

當時,瑞鵬運營的分院剛好超過10家分院,姜桂娥姜醫生是上步分院的院長,其實中間很能感受到家文化。去之前,姜醫生安排助理過來接我,到了分院之后安頓住的地方,她還親自帶著我去買洗漱用品。路上她就跟我聊,問我:“你覺得自己什么時候可以做醫生?”我當時回復她說至少也要兩三年的時間,她說,“這個時間有點久,你看你都結婚了,要加油哦,盡量把這個時間縮短。”

因為自己之前做的是大動物,待的都是養殖場、飼料廠,對小動物這一塊的了解基本空白。平時在宿舍聊天,發現周邊的這些助理包括很多實習生,看起來他們懂得比我要多太多。加上來的時候,自己差不多已經有24歲,年齡上也沒有優勢,進入行業又太晚,其實個人是有一點壓力,所以下班自己就在那里待著看書。

 

姜醫生在管理上對我們挺嚴格。來上步分院的第三天,當時我在化驗室翻看血常規、生化的檢驗單,姜醫生路過看見我,她說“你這邊要把這些各個數據的范圍你要把它記下來,包括血常規和生化的各個指標。”她順口問我要幾天,我回復說三天。那時候我是比較認真的,那三天就一直在記,后來三天的時間就把全部血常規和生化的檢驗范圍都記了下來。

 

記得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看到同事晚上能夠有機會護理小動物,當時心里特別羨慕。有時候遇到醫生跟寵主溝通一些簡單的疾病,比如說耳道的問題,趁著醫生去拿藥,在邊上我也嘗試著跟寵主去聊一聊,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早期行業資料匱乏,自己休息的時候,會去圖書館翻看一些專業類的書籍——現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講解犬貓疾病的畫冊,翻看到心絲蟲這一節,書里還畫了一個彩圖,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心絲蟲長在心臟里,印象非常深刻。

在上步做了差不多三四個月,2012年初,我被調到了紅桂分院,那時候開始做醫生。當時熊德超總是紅桂的院長,自己的外科水平非常弱,跟著熊德超醫生學了一年多的時間。一年之后調到梅林分院,又遇到了一位老師,祁生奎醫生,祁醫生對我外科這一塊影響非常大,很多病例他都會組織我跟著去做,做了一年,慢慢接觸管理的工作。后來祁醫生調到長沙,2013年年中,我接了梅林分院的院長。

 

2、“這套骨科器械真是傳家寶”

其實最開始去梅林,我并沒有選擇骨科,自己對很多科室都很感興趣,皮膚科、內科、眼科、骨科都挺感興趣,選擇骨科更多的是跟著公司的一些榜樣們學習。因為那時候袁小兵總負責整個深圳區,他也是做骨科的,最早他還會寫博客,分享一些關于骨科的病例。所以當時自己有一個類似于這樣的夢想,就希望哪一天能像袁總一樣,一邊做管理工作,一邊也有專科的能力去支撐。

 

2015年前后,老瑞鵬開拓廣州區域,張延忠總、梁意總來到了廣州。突然有一天,我們棟梁班培訓結束,在坐張總車回家的路上,張總他問我未來的方向是什么?我說,“首先專注好骨科專科,然后在技術經理上面做一個突破。”接著張總隨口問了一句,他問,“其實外區域機會更多,你有沒有考慮?”我說可以沒問題,隨后過了大概半個月的時間,我被調往了廣州區域。

從廣州第一家分院濱江東分院開業,時間過得很快。最開始跟著梁意總、熊總學習,后來梁意總調到上海開拓新區域,熊總也轉型做管理,最初廣州開業的那幾家分院,所有骨科病例我自己就承接了。

 

我覺得公司調我去廣州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因為我對骨科這塊比較投入。做骨科其實挺辛苦,我記得有一個最復雜的骨科手術,做了差不多8個小時,從晚上八九點鐘,做到了凌晨四五點鐘。那時候去珠江新城,又面臨坐三號線,地鐵非常擁擠,提著一個非常沉的骨科器械包,跑到那邊去做手術。

 

有了一定經驗,自己也開始外出學習交流,不斷突破自己一些不擅長和需要攻堅的領域,掌握新的骨科技術。有一段時間跟著老師學了TTA手術,后來又學了TPLO手術,再之后又學了全髖置換手術,基本上每一年,自己都會去突破一個新的技術。

因為公司發展實在太快了,自己一個人做骨科肯定不行,王烈勝總那時候讓我在廣州做骨科人才團隊的培養。后面我又被調整,同時兼顧佛山這邊的技術覆蓋,現在基本上廣州佛山兩邊跑,大部分時間廣州會多一點。廣州區域的骨科,基本上像陳超、王浩宇、徐焱云、梅秋偉他們都可以搞定,一些復雜的手術有需要會過去協助。

 

傳幫帶,傳的是骨科技術,傳的也是骨科器械。來廣州這么多年,我們有一套骨科器械,從最開始梁意醫生使用,傳給了我,后來一直在用,我們對于這套骨科器械非常的愛護,然后又傳到后面啟明分院的兩任院長,之前的顧醫生,再到黃醫生,后面又給到徐焱云醫生。記得當時我給他的時候,我跟他講,我說這套骨科器械真是傳家寶,它見證了多少人骨科技術的成長,也見證了我們整個廣州區域的發展。

 

3、“用精準的手術刀表達愛”

我覺得做骨科專科這一塊,其實最主要還是自己要勤奮,再一個可能會需要一點點天賦,但也不是特別多。包括其他的專科來說,做了這么多年,我覺得真的做我們這個行業沒有說誰比誰更加有天賦,最關鍵就是看在專科層面的投入程度,以及堅持程度。很多事情都是從最基礎的做起,包括我們之前沒有資源的時候,自己去找資源,再利用休息的時間去主動學習,然后找幾個志同道合有相同愛好的伙伴,一起去努力,互相鼓勵,不斷去學習,我覺得這個非常關鍵。

做到一定階段,其實像骨科,一定要學會不斷總結,每一個骨科手術做完了之后,都要去做總結,都要去復盤去反思。通過大量的病例積累,鍛煉醫生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讓實操技巧性有一個更好的精進,不斷追求更好更高質量的專科手術。其后還需要大量學習,包括我們現在,也需要去閱讀外文文獻,把我們理論這一塊去做更高的提升。

 

從事骨科,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完美的手術計劃,有手術的一個操作技巧,它真的就是那種屬于內外兼修的專科,才能把臨床病例做好。

 

包括我們跟著潘老師學習做手術,其實大家都會發現潘老師非常高高大大,但是他在做手術的時候,他的動作非常的這種輕柔,非常非常的細膩和細心。所以真正想要把這個骨科做得很棒,應該是非常細心非常細膩的一個人。骨科是一門既要注重大局全局,也要注重局部細節的特殊專科。

很多人私下找我聊,問我跟著學骨科有沒有特殊要求。我說基本沒有,最關鍵看對專業感不感興趣,而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不看你在一個大醫院小醫院,還是說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生,我說,不管之前做得怎么樣,先堅持一個月的打結,每天堅持幾個小時,能不能堅持一個月?如果連一個月的打結都堅持不了,說想學骨科,我覺得可能只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能堅持下來,不管是碩士生,本科生,還是大專生,哪怕是中專生,都沒有問題,關鍵看能不能付出,愿不愿意學習,能不能堅持,這點非常關鍵。

 

為什么有這個要求?骨科手術外科手術太需要精準性了,不僅僅因為很多外科手術只有一次機會,同時,寵物跛行,醫生給它做了手術,如果可以恢復到之前,活潑亂跳正常行走,這個對于寵物來說,它后半輩子會非常的舒服,不需要用三腳跳去維持生命。其次,我們通過骨科專科,讓寵物恢復健康恢復正常的行走能力,其實對于寵物主人來說,也拉近了他們跟寵物的距離。關鍵在于,寵物跛行,寵主沒法遛它了,沒法帶它出去開開心心,寵主甚至整個家庭都會蔓延一種殘缺或者壓抑的氛圍。骨科其實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通過醫生精準的手術刀,把幸福和快樂帶給廣大養寵家庭。

龍倫瞻

主任獸醫師

集團“專科百強”骨外科醫師

獲評2019年度和2020年度集團“優秀講師”

獲評2021年度集團“金孔雀獎”

從業多年,累計接診病例3萬余例。完成歐洲《AOVET小動物骨科》培訓,多次前往國內高校、臺灣等地參加高級骨科、脊椎外科等高難度的培訓。特別擅長小動物膝關節再造手術、關節融合術、股骨頭圓韌帶再造手術、十字韌帶再造手術,年接診各類復雜骨科手術逾300余例。專科方向: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