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基礎研究“硬骨頭”,新瑞鵬修煉醫療創新內功。
近年來,隨著社會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吸貓擼狗”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打開各大視頻網站和社交平臺,網紅萌寵層出不窮。寵物,已然成為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生活中重要的陪伴。如果說以前它們常用來“看家護院”,那么現在這一屬性漸漸淡化,甚至成為了人們身邊的“親人”和“孩子”。
社會養寵風潮的涌現,最直接的一個表現就是養寵人士越來越多。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2021年我國飼養犬貓的人數達到6844萬人,比2020年增加了8.7%。而在市場規模上,從2020年到2021年,整個寵物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20.6%,達到了2490億元。
在這高速增長的寵物行業中,寵物醫療是這個行業處在剛需主導地位且具有無限潛力的領域。《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19年到2021年期間,醫療的市場份額從19%到29.2%。據統計,去年該領域累計融資金額達到7億元——寵物醫療賽道正在迅速成為資本青睞的“香餑餑”。
實際上,寵物醫療賽道的水漲船高,主要源自近年來養寵人對寵物健康愈發重視。對于他們而言,心愛的寵物患病是養寵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疫苗、驅蟲等基礎保健服務無法滿足寵主對寵物健康的更高層面需求,高質量、專業化的寵物醫療服務,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那么作為企業,如何滿足與日俱增的新需求?
被視作行業“航空母艦”的新瑞鵬,這一次又走在了產業前沿探索的前面——基于寵物臨床資源和數字化優勢,組建醫學研究領域的研究院。“在研究院層面,我們以動物生命科學為宗旨,不斷投入創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并結合產業人才和數據資源,不斷突破現有的治療方法和能力,探索未來的科技進步”,新瑞鵬研究院院長石海寧教授表示。他曾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黏膜免疫及生物學研究中心教授、哈佛營養與肥胖研究中心教授,長期從事有關免疫學、腸道微生物及營養方面的研究。
新瑞鵬研究院院長石海寧
1、為什么寵物醫療領域要啃基礎研究這塊“硬骨頭”?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寵物醫療領域仍然存在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最為明顯的現象是,目前寵物用藥、疫苗、醫療器械大多依賴于進口產品。中信建設證券統計,國內70%的寵用藥供給,都來自進口供應商;而在寵物疫苗上,外資品牌的市占率更是高達90%。
其根本的原因是,這些領域的基礎研究在國內較為薄弱,發展相對較慢,甚至有些領域還是空白狀態,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長遠來看,基礎研究的缺位會制約整個國內寵物醫療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在寵物醫療領域很少有企業有決心和勇氣錨定基礎研究,這是一項修煉內功的大工程。和人類藥物的基礎研究類似,寵物醫療的基礎研究同樣也可能有“雙十”定律,即研發10年、花費10億美元才可能研發出一款新藥、器械等解決方案。然而,一旦在基礎研究領域出現核心技術的關鍵性突破,將帶動中國寵物醫療乃至全球動物醫療研究的創新發展。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新瑞鵬先邁出了啃基礎研究硬骨頭的一步,新瑞鵬研究院應運而生。這是一家以動物生命健康為宗旨的動物醫學研究機構,持續投入于創新技術和應用技術創新,整合產業、數據與人才資源,不斷突破現有的診斷和治療能力,致力于探索未來醫學科技進步。目前,新瑞鵬研究院在精準醫學、智慧醫療等領域尋求創新,開展前沿性科研項目。
在精準醫學方面,新瑞鵬在研究院重構、融合動物臨床數據資產,充分發揮動物醫學大數據在疾病預測、藥物研發研制、治療及預后價值。在智慧醫療上,它將圍繞著環境感知、精準定位、決策規劃、智能控制等前沿技術,基于新瑞鵬大量的臨床數據,為動物醫院提供智能化的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的解決方案。
不難看出,該研究院之所以能夠成立,離不開新瑞鵬多年構建起來的數字化體系,也得益于過去20多年的高速發展,作為中國航母級的寵物醫療集團,新瑞鵬在全國30個省區建立起超過千家的連鎖醫院體系。
因此,在龐大的院內外數據基礎上,其數據中心正在推動醫學科研往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也為醫療研發與服務的轉型升級提供數據源泉。
新瑞鵬數字化中心
“我們目前正在重構、治理和融合一些數據資產,充分發揮動物醫學大數據在疾病預測、診斷、預后建模、精準靶向治療的潛力。”石海寧表示,它的應用場景將會很廣。細究原因,在于新瑞鵬研究院利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流行病學、營養學、臨床醫學、生物信息、微生物組學、代謝組學等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
數據與醫學的聯姻大有可為,數據能為醫學研發提供了定制化的數據方案,并鏈接寵物、醫生、醫療研發企業,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提供精準數字化醫學綜合解決方案,優化醫療研發生態,改善醫療治療方案的綜合質量。
新瑞鵬研究院在數據端方面,通過體系化的數據治理,準確的數據加上數據清洗、數據挖掘技術,建立知識圖譜后,可進一步構建智慧化的診斷治療系統。不久前,研究院團隊組織開展健康動物生理指標的研究中,很迅速便從過千家醫院中獲取數百萬條數據。
總體而言,新瑞鵬研究院通過數據治理將數據轉變為有用的數據資產,從而賦能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據化的助力下,新瑞鵬研究院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初具成果,其中包括寵物醫療流行病學統計的數據統計、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和對《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的支持等。
2、應用研究碩果累累,未來可期
“內功”修煉好,招式水到渠成,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了基礎研究這塊穩固的基石,應用研究的成果也自然隨之出現。基礎研究的深入和積累會激發更快更多的新診療技術和方法、新發明的出現。
在國外巨頭還穩坐這些領域“頭把交椅”的情況下,新瑞鵬展現出了中國企業在動物醫學領域前沿探索的創新精神。
在醫療器械領域方面,新瑞鵬研究院的數字化智能醫療設備研發團隊,積極推動智能設備、軟件系統和數據應用服務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動物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到監護的全方位醫療解決方案的愿景。其背后的團隊成員來自國內外頂級名校,專業覆蓋醫學、機械、電子、人工智能、軟件工程和數據分析等領域,是一種前沿的、跨學科的創新嘗試。目前團隊已成功研發出了一系列前沿的醫療器械,其中包含一款骨科手術機器人——“妙髓”全場景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
新瑞鵬骨科手術機器人 “妙髓”
“寵物的一個特點是它的骨骼很細小,病例情況復雜多樣,有些高風險高難度的手術需要非常精準的定位操作。比如關節矯形術等高難度的關節手術,對于定位鉆孔要求很高,在很細的骨骼上鉆兩個孔很不容易,但是手術機器人定位后,通過導航系統就能非常精準地定位在某個點上,它的打孔非常穩定。即使是相對簡單的骨折手術,通過手術機器人的'透視'方案,可以以極小的創口完成骨折手術的復位和固定。”石海寧解釋道。據了解,該骨科手術機器人具有手術精度高、創口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能解決目前專業寵物外科手術醫生匱乏的問題,降低手術醫生培訓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引領寵物外科走向精準化、微創化、標準化、智能化。
此外,“妙髓”全場景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獲得了多項國際和國內大獎,比如由德國紅點獎機構主辦的國際化設計大獎——當代好設計獎(CGD)、2022成都創意設計周金熊貓設計獎金獎、2022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入圍獎、2022中國設計智造大獎、2022上海設計100+、2022中國制造之美大獎等。
“迅瞳”智能鏡檢系統也贏得了業內的眾多好評。“迅瞳”是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新型顯微鏡,它是一臺關聯云平臺智能生態的醫療設備,可以實現全流程血涂片的判讀檢查。自主研發的AI算法系統基于百萬級別的數據庫不斷訓練,識別算法不斷優化,目前已實現多種細胞形態學的精準AI識別,識別準確率與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相當,且速度更快。
同樣的,該系統也獲得了不少行業大獎,包括2022中國制造之美大獎、成都創意設計周金熊貓設計獎、中國寵物醫師臨床技能實操大賽中的人工智能卓越創新獎、2022中國寵物醫療行業年度人氣品牌獎等。
此外,新瑞鵬研究院團隊還在寵物腫瘤治療領域方面進行創新,研發出了應用于腫瘤精準治療的微創消融系統和靶向投藥系統。在石海寧看來,它的治療比傳統的外科手術方式更為精準,避免外科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嚴重出血風險。其次,其手術時間很短,操作也比較簡單。“該技術平臺經過了大量臨床試驗,收獲了一些醫生和養寵人士的高度贊譽。”
在藥品和疫苗研發上,石海寧表示,新瑞鵬研究院積極與藥企和疫苗企業的合作,讓治療領域能夠找到精準靶點并研發出臨床亟需產品。“我們實驗室正在奮力建設中,它將加速國內外寵物新藥研發過程,讓更多的藥品、疫苗投入到臨床應用中,讓寵物未來能夠有更多藥物可用。”
3、挑戰與機遇并存,寵物醫療大有可為
不能忽視的是,中國的寵物醫療市場規模潛力無限。如果和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在每只伴侶動物年均醫療支出、寵物醫療滲透率和年均看病頻次上,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平安證券的估算,美國的寵物醫療產業花費是中國的4.3倍。美國的寵物行業排名前五的公司中有兩家屬于寵物醫療賽道,而中國寵物賽道的核心企業還集中于寵物食品、產品等領域。
隨著過去幾年中國寵物數量的高速增長,預計在未來幾年國內即將有大量寵物犬貓進入老年期。寵物年齡增長,寵物慢性病等發病率必然會大幅增加,比如出現腫瘤、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衍生出更大的寵物診療需求。
中國寵物醫療的市場天花板在繼續提高,但挑戰和問題也是現階段需要迫切直面的。石海寧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基礎研究的薄弱。“在臨床數據方面,中國寵物醫療還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摸底,當前臨床診斷和治療的一些參考的數據主要來自國外,但中國寵物的動物品種、遺傳特性、生理條件、生活環境和飲食結構等的不同,是否會對使用藥物的反應和效果產生影響?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都亟需建立本土寵物的專病數據庫,通過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的方法,來研發和驗證多種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說道。
另外,在寵物生物信息、基因檢測、腸道健康和營養研究等領域的研發工作等方面,國內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這些也有蘊含著眾多的產業機會。
比如在診斷方面,相比人而言,動物診療領域有更科學、更大的診斷方法需求。這樣很好理解,因為動物不能說話,無法通過問診來了解它們的癥狀,醫生只能靠儀器佐證判斷。目前國內很多寵物檢測機構的檢測質量仍然無法滿足臨床需要,這給寵物檢測和診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獸丘實驗室對外正式宣布,石海寧教授正式出任獸丘首席科學顧問,而新瑞鵬研究院的研發團隊當前也在積極推進診斷實驗室的方法創新。這種醫學實驗室和檢測實驗室的結合方式,相信可以推動和進一步提升寵物檢測方法和技術領域的領先成果產出,為寵物健康和醫療提供保障。
在紀錄片《我的寵物醫生》中,一個養寵人覺得自家貓咪精神狀態不太好,就送到寵物醫院做檢查,但如果小貓能說話,就能告訴獸醫師,自己只是吃多了三文魚不消化。“我們已經開始運用臨床大數據,基因檢測和其他生物信息,開展跨學科多學科交叉融合,這樣可以解決更復雜的科研問題和臨床問題,這是非常熱門的研究領域。”石海寧表示,借助于新瑞鵬積累的海量臨床數據,就可以整理出能準確反映出中國寵物生理生化和生物學特性的各類基本參數。此外,新瑞鵬研究院正在搭建有關寵物醫療的數據庫,這對于準確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腸道健康領域,通過一系列研究就可以獨立開發,或者合作研發針對寵物的功能性營養品。石海寧認為,不同的生長周期,不同的基因型,寵物所需的營養結構是不同的。開展中國寵物健康和營養需求的基礎研究可以幫助新瑞鵬乃至更多同賽道企業,開發新的營養均衡全面的營養品和貓糧狗糧等,助力寵物健康。
值得關注的是,新瑞鵬研究院還致力于構建人寵健康關系平臺和比較醫學平臺,進一步研究寵物和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這也是未來寵物醫療的潛力方向之一。
一些關注早期的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農場環境或者家庭中有伴侶動物的環境中成長,那么發生過敏性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的概率將會降低。但同時動物、寵物和人之間,還有會出現一些疾病的互相傳播,呈現雙向的關系。
實際上,有一些疾病屬于人獸共患病。只有將人寵疾病關系研究清楚,才能更好地防御疾病。這方面的工作,需要獸醫和人醫建立密切的合作,對人和動物提供健康保證。
目前,寵物因老齡化而引發的疾病已經出現了,這其實和人類發病狀況接近。那么這些動物可以作為有價值的動物模型,幫助探索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機制,以及開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中國的寵物醫療正在邁入行業的創新風暴新階段,現在也正是寵物藥品和醫療器械“中國創新”、“國產替代”的大好時代。相信隨著基礎研究的深入發展和不斷突破,本土寵物醫療藥械的未來將會充滿機遇和希望。
談及未來的發展,石海寧表示,新瑞鵬致力于成為中國本地具有創新能力的動物醫學科學研究型企業。這也意味著它不局限于寵物醫療等生命科學的分支,同時還會建立產學研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并與醫療器械、藥物、營養保健等企業,以及高校和研究院所就前沿技術創新開展合作,共同研發更多更好的創新型診斷和治療產品,加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推動中國醫療技術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