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初心在方寸,寵物咫尺見匠心” —新瑞鵬百人百佳樓凌森

2021-12-27 202

“獸醫初心在方寸,寵物咫尺見匠心。初心匠心,貴在踐行,我們只有把心貼到動物的方寸需求上,把眼睛長到動物的咫尺身上,關注到寵物身邊每一個方寸細節,關注到每一個咫尺空間,盡一切可能,積極行動起來,才能真正做好醫療技術服務。”——新瑞鵬華東浙閩區杭州美聯眾合博大動物醫院轉診中心專科醫生&院長樓凌森。

 

緣起“一臺超聲改變命運”

 

我是樓凌森,2009年開始從事寵物診療工作,2011年進入現在杭州美聯眾合動物醫院博大轉診中心的前身——博大動物醫院。博大動物醫院在杭州屬于開設比較早的動物醫院,具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一直以來都是杭州區域技術比較領先的醫院品牌。在這里,我從見習醫生開始,跟著我的帶教醫生王一中老師,開始由淺入深,逐漸積累臨床診療知識。

行業早期的寵物醫療行業不像現在,醫院多為個體經營,技術更新迭代非常緩慢,作為獸醫師的我們,學習機會少,學習費用高,且均需自己支付,網絡也遠遠沒有現在這么發達,基本很難查到專業的資料。在個人發展上,因為行業發展緩慢,前景不明朗,大家在專業層面的交流少信息閉塞,沒有來自前輩們的職業規劃,所以自己變得越來越迷茫。

 

2014年,我結婚成家,又有了小孩,就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中間,我愛人在當地開設了一家幼兒藝術培訓機構,正準備擴張,需要家人的幫忙。有一天她和我說:“要不你來跟我一起經營舞蹈工作室吧,反正你畢業也沒有幾年,直接改行改掉算了!”——在大學時期和工作初期我也是舞蹈愛好者(街舞),并且那時候舞蹈教培行業里大部分都是夫妻老婆店,兩個人一起經營會沒那么辛苦。

 

就在我糾結之際,2014年醫院引進了一臺在當時杭州算是非常先進的動物超聲儀,這讓我對于行業發展的認識有了轉機。放到現在,如果沒有超聲的診斷,內科疾病的診斷可能很多都“毫無辦法”。借助這臺儀器的學習和深入,我們開始走出杭州出去培訓,在這期間我認識了很多國內外以及海峽兩岸的獸醫同行,之后通過他們開啟了頻繁外出接受培訓和臨床實踐之路,為現在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基礎。

 

2013,博大新開設了一家600平米的分院——玉蘭分院(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在的美聯眾合博大轉診中心),開業三年多,團隊陸陸續續更換了幾批,到了快堅持不下去的地步,于是2016年我被派到玉蘭店成為了一名院長。經過3年的努力,醫院贏得了周邊客戶的好評和認可,我也從一個背靠大樹的小醫生變身成了大家眼中獨擋一面的“老家伙”。

2018年底,我們加入了安安,不久之后得到消息,新瑞鵬集團在2019年初準備融合成立。因為我們本身還尚未交接完畢,前后兩次融合給分院管理帶來了很大變化,團隊建設、團隊融入等一系列問題自然擺在了面前。

 

過了幾個月,領導過來找我們談心。他了解了相關情況之后,挨個找到我們,開始了他的哲學式提問:“為什么選擇了獸醫這個職業”、“你到底想要什么”。輪到我的時候,我說,“我想要一家中心醫院,一幫志同道合的同事,一個有前景的平臺”。他聽完開始還蠻驚奇的,后來就明白了。在我一一解釋了其中的想法“專科制度、分級醫療、人才梯隊和設備要求等”之后,他當即就拍板說,“沒問題,這本來就在我們計劃內的,半年內給你搞定”。

 

其實那個時候,我愛人的舞蹈培訓機構在我和我父母的幫助下業務已經上來了,效益很不錯,機構還開設了分校,總共有500多個孩子。期間她又來找我,不過那時候我們的中心醫院已經建設中,然后我毫不猶豫地對她說:“成為一名出色的獸醫師就是這輩子唯一的理想。”

 

通過學習成就一生的風景

從一臺超聲改變命運,再到“想要一家中心醫院”,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獸醫師最樸素的理想。

 

我在專科方面真正嚴格意義的訓練始于2014年,由于醫院配置了一臺超聲,加上去外面學超聲的課,接觸到了更多專業方面的老師,然后就覺得,“原來還能這樣做,前景還能是這個樣子,我們也可以做到那么流程化、那么規范”,只不過當時養寵群體客戶教育還沒有現在這么好,我們也是在慢慢摸索。因為我最開始接觸的是超聲,通過心臟超聲,我學習了心臟專科知識,又因為超聲是影像科,我返回去摸索其他的影像方向如X/MRI,然后基于這些知識繼續其他專科知識的學習。

 

▲超聲培訓教學場景

 

回顧超聲學習的歷程,最開始有跟著臺灣的向時瑞醫師學習超聲和心臟病。他每次過來大陸授課,不管在哪我每次都會去跟著學習,這樣我可以和老師就課后提出問題進行深度溝通,也會跟他分享醫療工作中的心得與困惑。

 

后面2015年到2017年這幾年內,我聽的課就比較雜,只要有課都去聽。中間在2016年的時候,還去中農影像科進修了一周,感觸非常多,對我影像科的知識體系改造非常大。我是從中農學習回來之后,開始真正加強影像科這塊的專科學習。

 

當然,進入集團之后,各種學習的資源就更多了,也更加方便。張志紅老師是我最崇拜的老師之一,去了一趟美聯眾合轉診中心跟診之后,對于心臟科的認識有了更加新穎的理解,突然就有了當年學超聲似曾相似的感覺,覺得“井底之蛙”的眼睛一下被打開了。

 

MRI是最近兩年開始學的,因為知道醫院會上設備,2020年初我便開始著手學習相關知識并且去人醫院實習。年中的時候,我們的設備安裝調試完畢,這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不懂神經科!!這樣MRI豈不是成了廢鐵一堆。

 

于是在領導的引薦下,我認識了我獸醫歷程中第二個師父林毓暐老師。在他“放養提問式”的訓練,以及我不厭其煩的電話轟炸中,終于可以初窺小動物神經科的門徑。因為國內關于小動物神經科的文獻資料極其有限,在林老師的反復“念叨”中,我學會了查閱外文文獻自我學習的方法。因為杭州隔上海很近,近水樓臺先得月,有段時間一個月去一趟頑皮家族動物醫院,每次過去都可以進行跟診學習。

 

專科病例的“驚喜”與“確幸”

前段時間和團隊的伙伴們分享過一個病例。一只十幾歲的博美犬狗狗,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每天都是高頻率的咳嗽。之前去過其他醫院,第一家醫院告訴動物主人說是肺炎,第二家醫院治療的時候,動物狀況已經非常不好,轉診到我們這邊進行治療。狗狗帶到醫院進門的那一刻,就瘋狂“吐”血(實際上是嚴重肺水腫導致的咯血),緊接著動物昏迷之后暈厥倒下。

 

因為平時我們醫院有急診的演練機制,大家對于像神經/心肺/循環衰竭等急診流程都是清楚的。當時在場的有我們的眼科陳振康醫生和麻醉科靳彎彎醫生,一方面跟主人溝通,另外一方面直接把動物送進手術室,進行插管、心肺復蘇、呼吸機正壓通氣、氣管排血、靜脈給藥、直腸給藥等操作。大家配合非常有序且默契,比如馬上完成兩個留置針的埋置,然后大量給呋塞米,給強心的藥,多巴酚丁胺CRI等。

 

一般情況下,這種病例95%的動物都難以搶救成功,病情太嚴重,就算在醫院里住院被發現再去搶救,大多數也都死亡,因為心臟基本停止了。沒想到,狗狗給了我們“驚”也給了我們“喜”,它堅強地活了過來。不過后面因為之前持續低血壓,導致急性腎衰少尿,我們一邊控制血壓,一邊給了利尿劑,一邊支持治療、保溫等,終于在大家的努力下,狗狗奇跡般地逐漸恢復。經查,狗狗吐血的原因源于嚴重的肺水腫,因為二尖瓣腱索的斷裂,引起大量血液的反流,導致它心臟受不了,瘋狂“咯血”。第二天做心超,再診斷,通過治療之后,這只狗狗目前還活得挺好。

 

另外有一個神經科的病例:一只1kg重的約克夏,7個月大,突然之間共濟失調,出現轉頭等神經異常癥狀。動物主人帶過來看之后,狗狗的情況非常糟糕,通過初步神經學檢查懷疑范圍為腦膜腦炎、先天性腦病。神經科疾病很復雜,大多數主人難以理解,通過跟動物主人不斷溝通,同意讓我們先穩定體況后進行MRI及腦脊液檢查的方案(腦脊液采集是一個非常精細并考驗手感的操作,我們需要把一根細針通過固定的位置觸感,剛好放置到0.1cm不到的一個區域里。不過越小的動物操作越難,每次遇到一些小體型的動物,操作都會很有成就感)。

 

▲蛛網膜下腔穿刺采集腦脊液,因為需要和脊椎平視,所以只能跪著。非文中病例

 

MRI結果和腦脊液結果出來后,通過鑒別診斷,最終提示為未知原因性的腦膜腦炎。這個病動物上常見的為肉芽腫性腦膜腦炎和壞死性腦膜腦炎,可惜目前因為技術無法進行病料采集,遂只能在死亡后通過尸體剖檢才可得到最終結論。

 

▲核磁場景,非文中病例

 

很幸運,通過綜合治療,狗狗它現在活得非常好,到現在為止已經半年多了,癥狀都非常好,沒有反復。因為壞死性腦膜腦炎的預后極其差,所以現在高度懷疑它是肉芽腫性腦膜腦炎。不過遺憾的是,這種疾病有文獻指出,其中位存活期只有一年,希望它可以活得更久,這個也算是回報給我們醫療工作者的“確幸”吧。

 

獸醫初心在方寸,寵物咫尺見匠心

獸醫臨床診療工作,既像福爾摩斯偵探,需要我們盡可能多地關注更多蛛絲馬跡的細節,洞若觀火,明察秋毫,發現一切“病例真相”事后的跡象,提供鑒別診斷的依據,還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站在動物和生命的角度,不斷挖掘并滿足動物更多更好需求,關注寵物健康,將幸福和快樂帶給養寵家庭,才能真正體現出我們的價值。

比如心臟病的動物它都會很焦慮,對于外界的環境會很敏感,我們就要求醫助在護理上面,所有都是輕拿輕放,盡量不要發出更多的聲音讓動物受到影響;很多焦慮的動物,我們會和動物主人溝通,將動物家用的玩具、用品帶到醫院(甚至動物主人的衣服),陪伴動物住院,給動物更多的安定。

 

對于神經疾病,我們也有相應的細節要點:考慮到神經疾病動物多數無法定點排泄和打理毛發等基礎生活行為,我們在護理的時候會根據疾病種類進行項目輔助,幫助動物保持體表和籠內清潔;共濟失調的動物容易撞擊籠內,我們會給籠內墻做軟質的材料防護;對于全身癱瘓的動物,更需要定期進行翻身和按摩,保證動物的血液循環正常,等等。

 

獸醫初心在方寸,寵物咫尺見匠心。初心匠心,貴在踐行,我們只有把心貼到動物的方寸需求上,把眼睛長到動物的咫尺身上,關注到寵物身邊每一個方寸細節,關注到每一個咫尺空間,盡一切可能,積極行動起來,才能真正做好醫療技術服務。

 

樓凌森

認證&注冊執業獸醫師;

新瑞鵬杭州美聯眾合動物醫院博大轉診中心院長

邁瑞/GE小動物超聲講師

獲評2019/2020新瑞鵬專科百強影像科名醫

中國畜牧獸醫協會影像專科醫師認證

專長:影像科、神經科、心臟科